肩關節可說是眾多人體關節中活動度最大的關節,不過就因活動度最大所以相對的也犧牲了穩定度。而缺少的穩定度就由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關節囊、韌帶與旋轉肌群來提供相對的穩定度,以確保在肩關節在擁有最大活動度的同時,又可以穩穩地不讓關節輕易的鬆開跑出活動範圍。
但是縱使有如此天衣無縫的搭配,肩關節的問題還是層出不窮,五十肩、夾擠症候群、滑液囊炎、棘上肌肌腱炎…等。
不過除了上述這類典型的肩關節症狀外,在臨床上還是有其他非典型的肩關問題!既不到肌腱炎的發炎程度、又不太痛,但活動起來卻又會卡卡緊緊的,有時候在某些角度活動時又會像夾擠的痛!實際上這也是臨床上時常會遇到的肩關節問題。所以當病人來看診時,先問「有哪邊不舒服」的時候,在描述完位置、動作疼痛…之後。都會精準的附上一個症狀名詞。可見網路的力量無遠弗屆,股歌大神的有求必應。
不過這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資訊取得比起往更加容易,內容也是相當完整(排除錯誤的資訊外)。且等於對於自身的健康狀況又更進一步了解。憂的也就是豐富資訊取得容易。會使得大量的資訊如海嘯般地湧出,也讓民眾們一篇一篇的,看看到眼華撩亂!
更令人擔心的是很容易把典型的症狀,套在自身的問題上,但卻忽略了同時存在的其他症狀,進而給了一個結論。這往往會一不小心就把自己陷入迷航的誤區,開始神農嘗百草的修行。依照著網路上寫的作,一回是拉筋、練肌力、練核心、拿按摩球照著按壓…等。會來看診的病人都以身試法後,宣告無效後才來就診。
再回到肩關節的議題上。
近日有位患者來看診,在他肩膀不舒服前非常熱衷於打球。而就在幾個月前肩膀突然有一點點卡卡擠擠的,起先不以為意!漸漸有點痛的感覺出現,但還是依然繼續練球。一直到痛感、卡卡的感覺,越來越劇烈才真正意識到肩膀真的受傷了!才停下手邊的練習。
之後開始上網搜尋相關肩關節問題的資訊,參考閱讀許多相關訊息後,而結論這,應該是夾擠症候群吧!?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拉筋伸展、按摩揉捏、肌力訓練…等。網路上能參考的照著做的都試過了,可是結果卻沒有如預期的效果出現。
幾個月後來到診所檢查評估,找出其問題源頭。就如前面所敘述的非典型的肩關節問題。而原因出在長時間的聳肩駝背,導致肩胛骨前傾而盂肱關節平面已不在原本的初始位置上,導致發生會感覺卡卡的,肌腱也因此不斷摩擦疼痛。導正姿勢讓關節回到正確位置上後卡卡痛痛的感覺就迎刃而解了。
實際上網路上的建議基本上是沒有錯誤的,但是往往都忽略作者最後都會補充上建議,也是給大家的建議。若有出現症狀仍需找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詳細的評估檢查與適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