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3C科技的進步,不管是生活或工作,每人每天使用電腦或手機的時間都相對變得較長,這類3C產品除了大家都很熟悉的傷害眼睛之外,同時也可能會導致過度使用手腕,進而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主要是在正中神經所支配的區域出現麻或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會在晚上睡覺時加劇,但會因暫時手甩動而減輕,所以也常常會誤以為只是睡覺壓到造成的手麻,導致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嚴重可能肌肉萎縮導致手掌部分功能喪失。那腕隧道容易出現在什麼樣的人身上呢?臨床上最常見發生在長時間使用電腦者、電鑽使用者、作業員、鋼琴家..…等,這些會長時間使用到手腕的族群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好發者。
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會出現在正中神經所支配的大拇指、食指、中指與一半的無名指。檢查的方式可透過Tinel和Phalen test來檢測,若執行這兩個測試會誘發出症狀,代表著正中神經可能在手腕有被壓迫的情形(圖1.)。
圖1. 取自https://goo.gl/images/DqgcrQ
那是什麼原因會使正中神經在手腕處被壓迫了?看似簡單的手腕,其實手腕的購早可是相當的不簡單,是由8塊腕骨及上方橫腕韌帶,隧道內有許多血管、8條肌腱和正中神經通過,當這些腕骨排列不正確或組織受傷發炎..等,就會造成腕隧道狹窄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造成手麻。因此,當確診腕隧道症候群時就需要特別注意手腕的休息與擺位來減輕正中神經被壓迫的問題。
但有趣的是,過去有研究發現,即使經過Tinel和Phalen test確診是腕隧道症候群,卻可能不只是手腕的問題。從解剖構造來看,正中神經是由
第六頸神經根到第一胸椎頸神經根(C6-T1)所延伸出來經過手臂到手掌(圖2.),因此有學者就提出,當正中神經從頸椎到手掌的過程中,只要在途中被任何組織壓迫,都有可能間接或直接地造成腕隧道症候群,例如,有學者認為神經在上游被壓迫就會使神經接收營養的能力變差,就會導致正中神經本身就處於發炎、水腫、纖維化甚至使神經下游變得容易受傷,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圖2.取自https://goo.gl/images/rY1LT9
在我們的臨床治療腕隧道症候群中就有發現,某些患者只需針對頸椎施行徒手治療手法與頸部肌肉的神經肌肉運動就足以完全緩解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這些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患者在經過進一步檢查,也都有頸椎椎間盤突出、骨刺或頸椎結構上的問題。治療疾病,透過檢查找出更深層與隱藏的問題,從整體來做治療才能有效的達到痊癒,而不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若有「治療卻沒改善」、「治療有效,卻撐不久」或是「有好但就是殘留一些小症狀」的問題,就建議需要進一步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