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肩關節
<---五十肩肩關節
圖片來源https://www.sports-health.com/sports-injuries/shoulder-injuries/frozen-shoulder-symptoms
摘要
肩膀痛、手舉不起來,就一定是五十肩嗎?其實不然!本文將帶你認識五十肩的成因與症狀,並透過 4 個關鍵步驟教你如何辨別五十肩,避免誤診、延誤治療,讓肩膀的健康不再成為你的困擾!
什麼是五十肩?了解它的成因與特徵
五十肩,又稱為「冷凍肩」或「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一種肩關節活動受限且伴隨疼痛的症狀,常發生於 40 至 60 歲的族群。當肩關節囊發炎並形成沾黏,肩膀的活動度會受到限制,影響日常生活。
造成五十肩的原因主要分為兩類:
- 原發性原因:原因不明,可能與基因、荷爾蒙或免疫系統有關。常見於女性,且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患者的發病率較高。
- 次發性原因:與肩膀受傷或固定有關,例如車禍、骨折、手術後導致活動受限,進而引發關節囊沾黏
如何辨別五十肩?這 4 個步驟助你快速確認
雖然肩膀痛符合五十肩的典型成因,但僅靠症狀判斷並不準確。以下 4 個方法可以幫助辨別是否為五十肩:
1. 檢查肩膀活動範圍
五十肩的特徵是肩膀活動角度受限。透過以下動作檢測肩關節囊是否受限:
- 肩外展:正常狀態下肩膀應能外展至 180 度。
- 肩外轉:正常角度為 90 度。
- 肩內轉:正常角度亦為 90 度。
若檢測結果呈現「外轉>外展>內轉」的限制模式,大多可判定為五十肩。
圖片來源https://tr.pinterest.com/pin/541417186448920961/
2. 排除其他肩膀問題
肩膀疼痛與活動受限並非五十肩的專屬症狀。其他常見的肩膀問題包括:
- 肩夾擠症候群:肩袖肌腱被擠壓造成疼痛。
- 肌腱炎:肌腱受損或發炎導致不適。
-
頸椎問題:椎間盤壓迫神經引起肩膀疼痛。
若肩膀受限的模式與五十肩不同,應考慮其他潛在原因。
3. 尋求專業物理治療評估
物理治療師可透過專業檢測進一步確認病因,避免誤診。例如,肩膀疼痛可能源於神經壓迫或肌肉失衡,而非五十肩。早期評估能確保對症治療,避免不必要的延誤。
4. 觀察疼痛發展與活動限制
五十肩的演變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 急性期:劇烈疼痛,活動受限。
- 僵硬期:疼痛減輕,但肩膀僵硬、無法自由活動。
-
恢復期:活動度逐漸恢復,症狀消失。
若經過一段時間,肩膀活動未見改善,應儘早就醫確認。
如何避免誤診?正確診斷的重要性
很多人誤將肩膀疼痛歸因於五十肩,進而採取錯誤的治療方式,延誤康復時間。若未經專業評估就進行治療,可能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從單純的肩膀問題演變成真正的五十肩。
建議一旦出現肩膀疼痛且活動受限的情況,應及早尋求物理治療師或醫師的協助,確定診斷後再進行適當的治療。
總結:早期辨別五十肩,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肩膀痛未必等於五十肩,透過檢測活動範圍、排除其他病因、尋求專業評估,才能準確辨別是否為五十肩。正確的治療方式不僅能減輕疼痛,也能縮短復原時間。請記住,早診斷、早治療是肩膀健康的關鍵!如果有疑問,立即諮詢專業物理治療師,讓你的肩膀重新找回自由與舒適!